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姚合唐 777 — 85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绍】: 陕州硖石人,一说吴兴人
姚崇曾孙,一说姚崇曾侄孙。
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
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敬宗宝历中监察御史
文宗大和中,出为金、杭州刺史
入为谏议大夫,改给事中
时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劾发其私,以地还民。
官终秘书监
工诗,其诗称武功体。
贾岛并称贾姚或姚贾
曾选王维钱起等人诗编为《极玄集》。
有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55?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郡望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
曾任武功县(今属陕西)主簿,世称“姚武功”。
晚任秘书少监卒谥懿,后人又称“姚少监”。
姚合为开元名相姚崇曾侄孙,父闬曾任相州临河县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历任武功主簿,监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秘书少监等职。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及《唐才子传》卷六。
姚合诗与贾岛齐名,时有“姚贾”之称,且为晚唐苦吟一派诗人之宗主。
姚合诗以五律为主,朴茂工巧,圆稳清润,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30首,模写荒凉山色,凋弊风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写其散诞放旷之情怀。
诗风近似贾岛,然较贾岛平淡浅近,晚唐诗僧齐己云:“冷淡闻姚监,精奇见浪仙
”(《还黄平素秀才卷》)姚合诗深为南宋四灵派诗人所推崇,然其诗取径太狭,器局狭小,所用料不过花、、鹤、僧、琴、药、、酒等物,而无感慨隽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监诗不及浪仙,有气格卑弱者。
”(《瀛奎律髓》卷二四)诗集有四部丛刊本《姚少监诗集》10卷。
姚合另编有《极玄集》2卷,选录王维祖咏等21人诗作,凡100首(今存99首)。
全唐诗》存诗7卷。
唐诗汇评
姚合(约782-846?
),吴兴(今属浙江)人,姚崇曾侄孙。
元和初,父卒相州临河任,因寄家河朔
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
调武功主簿,历万年、富平
宝历二年,授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
入朝为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
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
开成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
会昌中,为秘书监,卒。
世称姚武功
有诗名,提挈后进,时人以为“文宗”。
曾选王维祖咏钱起等人诗百首,为《极玄集》,鉴赏甚精。
有《姚合诗集》十卷、《诗例》一卷,宋人重加编次为《姚少监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七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姚合)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
李频师之。
有《极玄集》,取王维等念一人诗百篇,曰:“此诗中射雕手也。
姚勉《赞府兄诗稿序》
晚唐姚秘监为最清妙。
亡友赵紫芝姚合贾岛诗为《二妙集》,其诗语往往有与姚、相犯者。
按贾太雕隽,姚差律熟,去韦、尚争等级。
(宋诗)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
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芝也。
然具眼犹以为未尽者,盖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贾也。
姚少监合,初为武功,有诗声,世称为姚武功,与贾岛同时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门。
白乐天送知杭州有诗。
凡刘、白以后诗人集中皆有姓名,诗亦一时新体也。
而格卑于,细巧则或过之。
予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
姚之诗专在小结裹,故“四灵”学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体则衰落不振。
又所用料不过花、、鹤、僧、琴、药、、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
释故学诗者必以老杜为祖,乃无偏僻之病云。
姚合)与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法。
难吟,有清冽之风;易作,皆平淡之气。
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
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弊之间,最工模写也。
贾岛姚合后出,格力犹有一二可取。
唐诗前以李、杜,后以韩、为最。
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砍高。
得趣浪仙之僻,时运以爽气;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
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驷尔。
《诗源辨体》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学贾岛,一家学姚合
方虚谷云:“诗有左无右,有右无左,前联佳矣,或后不称,起句是矣,缴句或非,有小结裹无欠涵容,其才与学殊不及浪仙也。
”予考《才调》、《三体》、《律髓》、《品汇》、《类苑》诸书,诸体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移山入院宅,种竹上城墙”、“棋罢嫌无月,眼迟听尽砧”、“马为赊来贵,僮因借得顽”、“裁衣延野客,剪翅养山鸡”、“嚼花香满口,书竹粉粘衣”、“无载芦看,思山叠石为”等句,仅入晚唐纤巧,中亦间有近者。
但其人既在元和间,先已逗入晚唐纤巧,故晚唐诸家实多类之,非有意学之耳。
《四库全书总目》
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
时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
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武功诗语僻意浅,大有伧气,惟一二新异之句,时有可采,然究非正声也。
司空图)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韵本清。
姚武功搜尽枯肠,终是酸馅气。
武功诗欲求诡僻,故多琐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径。
佳处虽有,而小样处太多。
“武功派”所以不佳,正坐着力都在没紧要处。
盛唐大家却在紧要处用力,其象外传神,空中烘托之笔,亦必与本位秘响潜通,神光离合,必不是抛落正意,另自刻画小景。
姚武功诗,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尽,此后所以渐靡靡不振也。
然五律时有佳句,七律则庸软耳。
大抵此时诸贤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让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武功诗集,古今体存遗甚多,其五言律朴茂新奇,酷似王仲初
仲初故与水部体,而姚君水部为友,其得于渐摩者深矣。
佳篇美不胜收,然无逾《县居诗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诗起也。
次为升堂第四。
《东目馆诗见》
姚武功五律,脱洒似不作意,而含蕴不尽。
七律亦新脆可喜。
其源盖出左太冲,而驰骋害体,已开宋派。
律体典润,故得名重当时。
武功三十首,持见清华,然方之孟从事刘随州,则神情顿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贺中唐 790 — 8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0—816 【介绍】: 宗室后裔。
字长吉
父名晋肃,避父讳不应进士
七岁能辞章,为韩愈皇甫湜所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途中得佳句,即书投囊中,及暮归,整理成篇。
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当时无能效者。
作乐府词数十篇,皆合之弦管,无不讽诵。
协律郎
卒年二十七。
有《昌谷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816 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郡望陇西成纪,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父晋肃,大历间边上从事贞元时陕县
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少年时有“拿云”心志。
宪宗元和年间,往来于洛阳长安间,应试求仕。
曾以歌诗谒韩愈进士,与争名者以进士犯父讳为由,加以毁阻,为作《讳辩》,终竟不第(一说竟不就试)。
在京任奉礼郎(两《唐书》误为协律郎),三年(808)以病辞官。
旋往潞州张彻
元和十一年病卒。
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有朱自清李贺年谱》、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
李贺早慧,7岁能辞章,贞元末即以乐府歌诗与前辈李益齐名,称“二李”。
仕途失意,乃以全力为诗。
常偕诗友出游,有小奚奴相随,背一古破锦囊,得句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
其母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今存诗4卷、外集1卷,计242首。
多感时伤逝之作,哀叹盛年易衰,悲慨零落不遇。
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
各类诗作,以古体歌行为多,无七言律诗。
要在尽脱窠臼,务求新奇。
以“奇才”(韦庄语)、“鬼才”(宋祁钱易语)、“鬼仙之词”(严羽语)著称于中唐诗坛,称“李长吉体”。
后人评价诗,褒贬不一。
杜牧称其诗为“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李贺集序》)。
吴闿生云:“昌谷诗,上继杜韩,下开玉溪,雄深俊伟,包有万变。
其规模意度,卓然为一大家,非唐之它家所能及。
”(《李长吉诗集跋》)持贬义者,则谓诗“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读之,有山节藻棁而无梁栋。
”(李东阳麓堂诗话》)“怪丽不典”(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李贺诗注本甚多,以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最为通行。
全唐诗》存诗5卷。
唐诗汇评
李贺790-816),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居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
宗室郑王裔孙。
少有诗名。
元和初,游江南
后至东都,以诗谒韩愈,大得赏誉。
五年,举河南府贡进士,然以父讳晋肃,不得应进士举
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病辞归。
潞州访张彻,返昌谷,卒。
长于乐府,想象丰富奇特,色彩瑰丽,句锻字炼,惨淡经营,后人目为“长吉体”。
又多写神仙鬼魅题材,好用“死”、“老”、“冷”等字面,人谓“鬼才”。
曾自编歌诗为四卷。
今有《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或名《李贺歌诗编》)行世。
全唐诗》统诗五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杜牧《李贺集序》
、唐皇诸孙,字长吉
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世皆曰:使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进士李为作《泪赋》,及轻、薄、暗、小四赋。
李贺作乐府,多属意花草蜂蝶之间,二子竟不远大。
文字之作,可以定相命之优劣矣。
《旧唐书•李贺传》
)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
庆历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之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其馀不尽记也。
诗乃李白乐府中出,瑰奇诡怪则似之,秀逸天拔则不及也。
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韵。
元、张籍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
各得其一偏。
篇章以平夷恬淡为上,怪险蹶趋为下。
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
词尚奇诡,为诗未始先立题,所得皆惊迈,远去笔墨畦径,当时尤能效者。
刘次庄语:李贺则摘裂险绝,务为难及,曾无一点尘婴之。
《朱子全书•论诗》
李贺诗怪些子,不如太白自在。
又曰:诗巧。
《臞翁诗评》
李长吉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
或问放翁曰:“李贺乐府极今古之工,巨眼或未许之,何也?
”翁云:“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求其补于用,无有也。
杜牧之谓‘稍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岂亦惜其词胜!
若《金铜仙人辞汉》一歌,亦杰作也。
然以温庭筠辈,则不侔矣。”
长吉歌行,新意险语,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
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
刘辰翁《评李长吉诗》
旧看长吉诗,固喜其才,亦厌其涩。
落笔细读,方知作者用心,料他人观不到此也,是千年长吉犹无知己也。
杜牧之郑重,为叙直取二三歌诗,将无道长吉者矣。
谓其理不及《骚》,未也,亦未必知《骚》也;《骚》之荒忽则过之矣,更欲仆《骚》,亦非也。
千年长吉,余甫知之耳!
诗之难读如此,而作者尝呕心,何也?
樊川反复称道,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所长正在理外。
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而听者惑焉,是为辩。
若眼前语、众人意,则不待长吉能之。
长吉所以自成一家欤!
赵宦光《弹雅》
或问陆放翁曰:“李贺乐府极古今之工,具眼或未许之,何也?
放翁曰:“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眩曜,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求其补于用,无有也。
”予谓诗妙在兴,其次在韵逸。
若但举其五色眩曜,是以儿童才藻目之,岂直无补已乎?
李长吉诗,字字句句欲传世,顾过于刿鉥,无天真自然之趣。
通篇读之,有山节藻棁而无梁栋,知其非大道也。
《唐诗品》
长吉陈诗藻缋,根本六代而流调宛转,盖出于古乐府,亦中唐之变声也。
盖其天才奇旷,不受束缚,驰思高玄,莫可驾御,故往往超出畦径,不能俯仰上下。
然以中声求之,则其浮薄太清之气,扬而过高;附离骚、雅之波,潜而近幻;虽协云韶之管;而非感格之音,亦可知矣。
向使幽兰未萎,竟其大业,自铲靡,归于大雅,则其高虚之气,沉以平夷,畅朗之才,济以流美,虽太白之天藻,亦何擅其芳誉哉!
《批点唐音》
长吉诗虽有刻怪之状,然用意苦思,非开狂诞之比。
家数虽少,自成一家言。
晚唐惟此一体耳。
然后人不可学,恐未得其工致,先有其怪诞。
若学力有馀,已备诸体,时而出之可也。
《艺苑卮言》
李长吉师心,故尔作怪,亦有出人意表者,然奇过则凡,老过则稚。
此君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屠隆《唐诗类苑序》
长吉耽奇,其诗谲宕。
世传李贺为诗中之鬼,非也。
鬼之能诗文者亦多矣,其言清而哀。
乃魔耳,魔能眯闷迷人。
诗之可喜者,峭刻独出。
钟云:长吉奇人不必言,有一种刻削处,元气至此,不复可言矣。
亦自是不寿不贵之相,宁不留元气,宁不贵不寿,而必不肯同人,不肯不传者,此其最苦心处也。
谭云:长吉诗在唐为新声,实有从魏以上来者,人但以为长吉派耳。
李惟桢《昌谷诗解序》
长吉名由韩昌黎起。
司空表圣昌黎诗:“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决天地之垠。
”而长吉务去陈言,颇似之,譬之草木臭味也。
由其极思苦吟,别无他嗜,阿㜷所谓“呕心乃已”!
是以只字片语,必新必奇,若古人所未经道,而实皆有据案,有原委,古意郁浡其间。
其材蓄富,其裁鉴当,其结撰密,其锻炼工,其丰神超,其骨力健,典实不浮,整蔚有序。
虽诘屈幽奥,意绪可寻,要以自成长吉一家言而已。
长吉险怪,虽儿语自得,然太白亦滥觞一二。
唐音癸签引《吟谱》
诗祖《骚》宗谢,反万物而覆取之。
王思壬语:以哀激之,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幽冷溪刻,法当得夭。
《诗源辨体》
李贺乐府五、七言,调婉而词艳,然诡幻多昧于理。
其造语用字,不必来历,故可以意测而未可以言解,所谓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
然析而论之,五言稍易,七言允难。
《诗辩坻》
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唯李贺一人。
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中唐乐府,人称张、王,视此当有郎奴之隔耳。
长吉诗原本《风》、《骚》,留心汉、魏,其视唐人诸调,几欲夷然不屑,使天副之年,进求章法,将与明远玄晖争席矣。
余录其佳者,于〈感讽〉「合浦」、〈题赵生壁〉、〈京城〉绝句全章外,如「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沙头敲石火,烧鱼船」。
「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
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朔客骑白马,剑弝悬兰缨。
俊建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天远星光没」。
「夜遥灯燄短,熟睡小屏深」。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蜂语绕妆镜」。
「燕语踏帘钩」。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京国心烂熳,夜梦归家少」。
「心事填空云」。
襄王武帝,各自留青春」。
「梦中相聚笑,觉见半?月」。
「风吹沙作云,一时度辽水。
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塞长连白空。
遥见汉旗红」。
「风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马」。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帐北天应尽」。
「乘船镜中入」。
「无人自春,草渚鸳鸯暖」。
起句云:「星尽四方高」,又「月落大堤上」,又「九月大野白」。
结云「来长安,车軿軿,中有梁冀旧宅,石崇故园」等句,初无鬼气,何逊古人?
其歌诗长调为古今常所赞诵者,余不道也。
善乎《须溪》之言曰:「落笔细读,方知作者用心。
杜牧之直取二三歌诗而止,未知长吉者也。
谓其理不及《骚》,非也,亦未必知《骚》也。
更欲仆《骚》,亦非也。
」溪须真知长吉哉!
《骚》亦安可得仆耶?
至谓其自成一家,则谬矣。
长吉乃未成家者也,非自成家者也。
唐人作唐人诗序,亦多夸词,不尽与作者痛痒相中。
杜牧之李长吉序,可以无愧,然亦有足商者。
……余每讶序中“春和”、“秋洁”二语,不类长吉,似序储、王、韦、五言古诗;而“云烟绵联”、“水之迢迢”,又似为微之《连昌宫词》、香山《长恨歌》诸篇作赞;若“时花美女”,则《帝京篇》、《公子行》也。
此外数段,皆为长吉传神,无复可议矣。
其谓长吉诗为“《骚》之苗裔”一语,甚当。
长吉诗多从《风》、《雅》及《楚辞》中来,但入诗歌中,遂成创体耳。
又谓“理虽不及,辞或过之,使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数语,吾有疑焉。
夫唐诗所以夐绝千古者,以其绝不言理耳。
宋之程、朱及故明陈白沙诸公,惟其谈理,是以无诗。
彼《六经》皆明理之书,独《毛诗三百篇》不言理,惟其不言理,所以无非理也。
……《楚骚》虽忠爱恻怛,然其妙在荒唐无理,而长吉诗歌所以得为《骚》苗裔者,政当于无理中求之,奈何反欲加以现耶?
理袭辞鄙,而理亦付之陈言矣,岂复有长吉诗歌?
又岂复有《骚》哉?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贺骨劲而神秀,在中唐最高浑有气格,奇不入诞,丽不入纤。
虽与温、李并称西昆,两家纤丽,其长自在近体,七言古勉强效土,全窃形似,此真“理不足”者。
沧浪至以“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共言,此犹以苏、蜣转器,且置蜣转于苏之上,其为识者不平,岂徒哙等为伍而已!
赠朔客曰:“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赠陈商》曰:“太华五千仞,拔地抽森秀。
”此即可以评诗。
《唐音审体》
樊川长吉诗,谓是《骚》之苗裔。
长吉后者,唐人即多效之。
元季杨维桢之徒,群以摹仿长吉为能事,一吋相习如狂,世固有“文妖”之目。
统论唐人诗,除李、杜大家空所依傍,二公之后,如昌黎之奇辟崛强,东野之寒峭险劲,微之之轻婉曲折,乐天之坦易明白,长吉之诡异浓丽,皆前古未有也。
自兹以降,作者必有所师承,然后成家,不能另辟蹊径矣。
愚尝谓:开创千古不经见之面目者,至长吉而止。
姚文燮《昌谷集注序》
唐才人皆诗,而白与独《骚》。
白近乎《骚》者也;则幽深诡谲,较《骚》、为尤甚。
……且元和之朝,外则藩镇悖逆,戎寇交讧;内则八关十六子之徒,肆志流毒,为祸不测。
上则有英武之君,而又惑于神仙。
有志之士,即身膺朱紫,亦且郁郁忧愤,矧乎怀才兀处者乎?
不敢言,又不能无言。
于是寓今托古,比物征事,无一不为世道人心虑。
其孤忠沉郁之志,又恨不伸纸疾书,㛤㛤数万言,如翻江倒海,一一指陈于万乘之侧而不止者,无如其势有所不能也。
之为诗,其命辞、命意、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倘不深自韬晦,则必至焚身。
斯愈推愈远,愈入愈曲,愈微愈减,藏哀愤孤激之思于片章短什。
陈式《重刻昌谷集注序》
昌谷之诗,唐无此诗,而前乎唐与后乎唐亦无此诗。
惟诸体皆备之少陵,间有类乎昌谷之诗,而亦十不得二三焉。
……大约人之作诗,必先有作诗之题,题定而后用意,意足而后成诗。
义山称昌谷与诸公游,未尝得题为诗,遇有所得,辄投之破锦囊中。
及归,研墨叠纸足成之。
天下抑有无题之诗也?
要以语于,则又未始无当。
之为诗,无有不题定而觅意,却又意定而觅题。
多是题所应讳,则借他题以晦之。
方拱乾《昌谷集注序》
李长吉才人也,其诗诣当与扬子云之文诣同。
所命止一绪,而百灵奔赴,直欲穷人以所不能言,并欲穷人以所不能解。
当时呕出心肝,已令同俦辟易。
乃不知己者,动斥之以鬼,长吉掉头不受也。
长吉诗总成其为才人耳!
倘得永年而老其才,以畅其识与学之所极,当必有大过人者,不仅仅以才人终矣。
李贺鬼才,其造语入险,正如苍颉造字,可使鬼夜哭。
王世贞曰:“长吉师心,故尔作怪,有出人意表,然奇过则凡,老过则稚,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余尝谓世贞评诗,有极切当者,非同时诸家可比。
“奇过则凡”一语,尤为学李贺者下一痛砭也。
昌谷之笔,有若鬼斧,然仅能凿幽而不能抉明,其不永年宜矣。呕心之句,亦亘古仅见。
李长吉诗,每近《天问》、《招魂》,《楚骚》之苗裔也;特语语求工,而波澜堂庑又窄,所以有山节藻棁之诮。
《唐诗别裁》
长吉诗依约《楚骚》,而意取幽奥,辞取瑰奇,往往先成得意句,投锦囊中,然后足成之,所以每难疏解。
母氏谓儿当呕心者,此也。
使天假以年,必更进大方。
然天地间不可无此种文笔,有乐天之易;自应有长吉之难。
李贺集固是教外别传,即其集而观之,却体体皆佳。
第四卷多误收。
大抵学长吉而不得其幽深孤秀者,所为遂堕恶道。
义山多学之,亦皆恶;宋元学者,又无不恶。
长吉之才,佶然以生,瞿然以清,谓之为鬼不必辞,袭之以人却不得,直是造物异撰。
方世举《李长吉诗集批注序》
通集自以七言歌词为最,尽人之所知也,五律五排五绝亦复妙绝。
……学其长句者,义山死,飞卿浮,,元入俗。
工力之深如义山,学杜五排,学韩七古,学小杜五古,学刘中山七律,皆得其妙,独学不近,亦诗杰矣哉!
李贺音节如北调曲子,拗峭中别具婉媚。
昌谷歌行,不必可解,而幽新奇涩,妙处难言,殆如春闺之怨女,悲秋之志士与?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序》
长吉下笔,务为劲拔,不屑作经人道过语,然其源实出自《楚骚》,步趋于汉魏古乐府。
朱子论诗,谓“长吉较怪得些子,不如太白自在”。
太白之诗,世以为飘逸;长吉之诗,世以为奇险。
是以宋人有仙才、鬼才之目。
而朱子顾谓其与太白相去不过些子间,盖会意于比兴风雅之微,而不赏其雕章刻句之迹,所谓得其精而遗其粗者耶!
人能体朱子之说,以探求长吉诗中之微意,而以解《楚辞》、汉魏古乐府之解以解之,其于六义之旨庶几有合。
所谓“鲸吸鳌掷,牛鬼蛇神”者,又何足以骇夫观听哉!
李长吉惊才绝艳,锵宫戛羽,下视东野,真乃蚯蚓窍中苍蝇鸣耳。
虽太露肉,然却直接骚赋。
更不知其逸诗复当何如?
此真天地奇彩,未易一泄者也。
《岘佣说诗》
长吉七古,不可以理求,不可以气求。
譬之山妖木怪,怨月啼花,天壤间直有此事耳。
《竹林答问》
句不可字字求奇,调不可节节求高。
纡馀为妍,卓荦为杰,非纡馀无以见卓荦之妙。
抑扬迭奏,奇正相生,作诗之妙在是。
长吉惟犯此病,故坠入鬼窟。
其源出于汉乐府歌谣,而拮藻于江淹庾信
琢虚成隽,研质为华,骨重神寒,不徒诡丽,正如孤鹤唳烟,潜蛟戏海,气息幽沉,而音铿高亮
昔人讥其缀句成编,非知言也。
《诗学渊源》
诗凿险锤深,务极研练,使事造语,每不经人道。
光怪陆离,莫可逼视。
左思之娇娆,齐梁之秾丽,未能过也。
而复撷《离骚》之华,极《招魂》之变,于李白李益诸人之外,独树一帜,号为“鬼才”,信非过誉。
然绮织既艰,时露斧凿,刻意求工,转寡高致。
音韵贵逸,或流而忘返;声调贵响,或亢而转窒。
考以归宫之说,乐府诸作殊未能一一协律,当时云韶诸工欲合之管弦,不可知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适盛唐 700 — 7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0—765 【介绍】: 渤海蓨人字达夫一字仲武
少贫寒,游长安,失意归,客居、宋间。
后游河西,入哥舒翰幕为书记
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曾三度出塞,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卒谥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5,有生于699、701、702、706等说 字达夫,一说字仲武,则是与编《中兴间气集》之高仲武郡望相同而致误。
排行三十五
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
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人因称“高常侍”。
20岁时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
玄宗天宝八载(749)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
天宝十二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
安史乱起,曾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
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
新、旧《唐书》有传。
年谱多种,今人周勋初《高适年谱》较为翔实。
有明人辑《高常侍》传世,存诗200余首,多作于显达之前,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
高适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有边塞诗40余首,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燕歌行》尤称杰作。
殷璠谓“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
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河岳英灵集》卷上)。
杜甫誉其诗“方驾曹刘不啻过”(《奉寄高常侍》)。
翁方纲云“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石洲诗话》卷一)。
高适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之代表人物,但二人诗风各异,清刘熙载概括为“岑超高实”(《艺概》卷二)。
今人刘开扬有《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孙钦善有《高适集校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
早年随父旅居岭南
开元中曾求仕长安,又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寓居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家贫,浪迹渔樵,与李白杜甫等交游。
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
十二载,入哥舒翰河西幕,官左骁卫兵曹掌书记
安史礼起,助哥舒翰潼关
潼关失守,奔行在,擢谏议大夫,迁淮南节度使
左除太子少詹事分司东都,历蜀二州刺史
广德元年,迁剑南西川节度使。
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
有《高运集》二十卷,已佚。
后人编有《高常停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字达夫
沧洲渤海人
举有道科中第。
累拜左拾遗
监察御史
元宗西狩。
閒道及帝于河池
御史
谏议大夫
累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广德元年召为刑部侍郎
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卒。
礼部尚书
谥曰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
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
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
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
令人却忆平原君”。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
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
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
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
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
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
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
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
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
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高达夫调响而急。
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
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
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
古诗似张九龄宋之问一派;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人不得以整求之,又不得学其不整。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史称达夫五十始为诗,而能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出,好事者辄传布之。
且言其性磊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于博奕,才情自远。
今读其七言古诸篇,感慨悲壮,气骨风度绝然建一代旗鼓托,盛唐佳品,岂能多得?
《诗源辨体》
唐人五七言古,高、岑规宗。
然析而论之,高五言未得为正宗,七言乃为正宗耳。
岑五言为正宗,七言始能自聘矣。
五言古,高、岑俱豪荡,而高语多粗率,未尽调达;岑语虽调达,而意多显直。
高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多忌“鹤膝”。
……七言歌行,高调合准绳,岑体多轶荡。
《诗源辨体》
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
《诗源辨体》
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
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诗辩坻》
达夫五言律多似短古,亦是风调别处。
按指唐诗归
钟惺所论:赵伯溶云:此论
《唐诗归折衷》
甚妙,譬如临池家楷中带隶,自是高古。
元美乃谓高、岑五言律俱不能佳,陈正字时入古体,亦是矫枉之过,八股遂不可学秦汉耶?
公素善论体裁,不能不失此一言。
唐云:君五律本整,钟但采其不整者耳。
吴敬夫云:尚气骨者竟祖高、岑,然使作意矜张,而神思未闲,体气不厚,实伤雅道,所云“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气象”也。
故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寮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
《载酒园诗话又编》
钟氏曰:“……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澹远之气,既皆相敌”。
余意亦终有别。
高五言古劲浑朴厚耳;岑稍点染,遂饶秾色。
高七言古最有气力,李、杜之下,即当首推;岑自肤立,然如崔季圭魏王,虽雅望非常,真英雄尚属捉刀人也。
唯短律相匹,长律亦岑不如高。
《师友诗传续录》
问:高、岑似微不同,或高优于岑乎?
答:唐人齐名,如沈宋王孟、钱刘、元白、皮陆,皆约略相似,唯李杜、高岑迥别。
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
钟伯敬谓高、岑诗如出一手,大谬矣。
盛唐大家,称高、岑、工、孟。
高、岑相似,而高为稍优,孟则大不如王矣。
高七古为胜,时见沉雄,时见冲澹,不一色,其沉雄直不减杜甫
岑七古间有杰句,苦无全篇,且起结意调往往相同,不见手笔。
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
如高七律一首中叠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叠用“云随冯”、“雨洗兵”、“花迎盖”、“拂旌”,四语一意;高、岑五律如此尤多。
后人行行笈中携《广舆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培之也。
总之以月白风清、鸟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日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高、岑、王三家均能刻意炼句,又不伤大雅,可谓文质枨彬。
初学入手,求其笔势稳称,则王摩诘高达夫二家乃正善学初唐
少陵如《洗兵马》、《古柏行》亦然,但更加雄浑耳。
前辈论诗,往往有作践古人处,如以高达夫、岑媒州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是作践高、岑语也。
后人苟能师法高、岑,其应酬活套必不致如近日之恶矣。
《唐诗别裁》
李、杜外,高、岑、王、李,七言古中最矫健者。
高常侍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
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
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馀韵,仍是俗手耳。
其源出于左太冲、才力纵横,意态雄杰,妙于造语,每以俊古取致。
有如河洲十月,一看归;舍下蛩鸣,居然萧索;载酒平台,赠君干里:发端既远,研意弥新,在小谢之间居然一席。
七古与岑一骨,苍放音多,排奡骋妍,自然沉郁。
骈语之中,独能顿宕,启后人无限法门,当为七言不祧之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颖士盛唐 717 — 7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7—768 【介绍】: 颍川人,祖籍南兰陵字茂挺
萧晶孙。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初秘书正字,名闻天下,号萧夫子
史官韦述荐其自代,召诣史馆待制,因忤李林甫,罢。
林甫死,调河南参军事
安禄山反,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不用,因走山南,节度使源洧辟为掌书记
后授扬州功曹参军,到任两夜即去。
客死于汝南旅舍。
门人谥为文元先生
擅古文,与李华齐名。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60 字茂挺排行十,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历仕桂林参军秘书正字
天宝八载(749)集贤校理,受李林甫排斥,调为广陵参军事十载河南参军事
肃宗至德元载(756),山南节度使源洧辟为掌书记
永王乱平,淮南节度使表为扬州功曹参军
乾元三年(760)归葬先人,客死汝南
门人共谥为文元先生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旧唐书·韦述》、李华萧颖士文集序》。
萧名重于时,人称“萧夫子”,与李华齐名,时称“萧李”。
日本遣使入朝,自述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
有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萧颖士717-759),字茂挺 萧梁宗室后裔,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居于颍川(今河南许昌)
四岁能文,十岁入太学
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对策第一,授金坛
桂州参军,丁家艰去职。
天宝初,任秘书正字,搜求遗书,因“慢官离局”被劾免,居濮阳,以教授为生,人称“萧夫子”。
后召为集贤校理,不屈于季林甫,降资参广陵军事。
十载,因人荐入史馆待制,复调参河南府写事。
安史乱起,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
卒,入淮南李成式幕为扬州功曹参军掌书记
乾元中,为诸道租庸使第五琦从事,赴嵩条迁祔先人遗骨,客死汝南逆旅。
颖士工文能诗,奖掖后进,名重一时。
文章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
有《梁萧史谱》二十卷,《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均佚。
后人辑有《萧茂挺文》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颖士字茂挺
梁鄱阳王恢七世孙。
开元二十三年进士
对策第一。
天宝初秘书正字
劾免。
留客濮阳
学者皆从授业。
号萧夫子
召为集贤校理
尝作伐樱桃赋讥李林甫
见疾免官。
林甫死。
更调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有宠。
颖士知将乱。
托疾游少室山
乾元初扬州功曹参军
至官信宿去。
客死汝南
年五十二。
门人共谥曰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李华序其文曰:开元天宝间,以文学著于时者,曰兰陵萧颖士字茂挺……君谓:六经之后,有屈原宋玉,文甚雄壮,而不能经,厥后有贾谊、文词详正,近于理体。
枚乘司马相如,亦瑰丽才士,然而不近风雅。
扬雄用意颇深,班彪识理,张衡宏旷,曹植丰赡,王粲超逸,嵇康标举,此外皆金相玉质,所尚或殊,不能备举。
左思诗赋,有雅颂遗风,干宝著论,近乎王化根源,此外皆夐绝无闻。
近日陈拾遗文体最正。
以此而言,见君述作。
《载酒园诗话又编》
人有一时负重名,既久而声暂歇者,唐之萧茂挺,宋之梅圣俞是也。
诗文具在,不知当时何以倾动蛮貊如此!
萧尝谓“屈、宋雄壮而不能经,贾生近理,枚马瑰丽而不近风雅。
”然其《江有枫》、《菊荣》、《凉雨》、《有》诸篇,岂遂真《风》《雅》乎?
于《三百篇》虽具孙叔之衣冠,尚无优孟之抵掌。